距離第七屆華夏文化生活營結束了一段時間,頓時鬆了一口氣,感概萬千,因為感覺這個活動的籌辦真的很不容易。沒有任何盈利賺取的組織,全靠各種籌款、贊助,能堅持舉辦了那麼多年,只因為心中那團復興華夏文化的不滅之火,才走過了不少的關頭和困難走到了今天。
雖然每個參與在內的籌委、工委在各種活動、會議裡有過不少次數的意見不合,但這種磨合任何時候都是難免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認為是對的。大家都是這樣磕磕碰碰走過來,希望大家能夠一直這樣走下去,不要為了某些事情而影響了之間的關係導致感情有了破裂。
雖然每個參與在內的籌委、工委在各種活動、會議裡有過不少次數的意見不合,但這種磨合任何時候都是難免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認為是對的。大家都是這樣磕磕碰碰走過來,希望大家能夠一直這樣走下去,不要為了某些事情而影響了之間的關係導致感情有了破裂。
外人或許不明白籌辦內部,偶爾各種苦楚打擊,但也有偶爾的各種歡笑和抽風來中和,對於參與過的人來說,這種感覺挺好,好像找到了一個歸屬的地方,每個人有著共同目標前進。參與這個團體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正職,犧牲自己的私人時間、金錢來進行,甚至會有家庭親人的不認同、不理解,頂著各種怪異的眼神和評論,義務籌辦各種的活動,為的只是讓華人社會圈子裡恢復自己的文化傳統,醒覺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會參與這個活動,只是一種巧合。
我人其實挺懶,真的很懶,對什麼事情都幾乎漠不關心,有興趣的也一般是三分鐘熱度,除非有什麼特別的理由能夠讓我維持下去,否則很快被我拋到腦後去,也許偶爾會想起。
小時候,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中華文化的求知欲旺盛,什麼都想知道,結果看多了反而不精任何一項,尤其是詩詞歌賦、文言文絕對是我的死穴。可這東捻西收的壞習慣已經改不過來了,除非有什麼事情能夠讓我堅持繼續探討下去。到了中學,明明喜歡中華文化的我卻破天荒地沒有加入華文學會,反而混進聖約翰救傷隊去。
但這個舉動並不妨礙我自己在課餘時間去閱讀,網上翻查資料。可是那時候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人可以和我聊這種讓旁人覺得無趣的話題。獨處的時候,只能自言自語,緩解各種莫名其妙的情緒。
那時候,說到華人傳統服裝,我心裡一直都很疑惑,為什麼看得古裝片有兩種不同的造型出現,一個是男性頂著團子頭,一個是光著前半個腦袋或是覆蓋整個腦袋結著辮子;為什麼服裝有交領、對襟,也有旗裝馬褂?
2011年去北京、杭州旅遊,只是嚮往、心想著也許中國能夠給我一次穿漢服的機會,可是我根本就不知道馬來西亞已經有了漢服運動這個團體存在,捨近求遠,想起來還真的有點囧。很多人說透過面書看見這個活動,但我的面書在那段時期正是個擺設,沒有任何意義。
一直到2013的某一天,某個有些時候沒聯絡的中學學妹在面書找我,邀請我一起參加第六屆華夏文化生活營,因為她找不到伴兒,加上翻面書的時候看過我在浙江影視城拍攝的古裝照,鑑定我肯定會有興趣……
【話說你是哪來的信心覺得我會有興趣呢?狂汗】
好吧,其實在學妹邀請之前,是從中國旅遊回來不久,我大概知道了漢服運動的存在,有些驚訝原來本地也有這樣的活動團體存在。那時無意中瞄到了電視播報的新聞,採訪關於漢宴視頻,訪問著江毅楓老師。後來加入生活營,第一次看到江兄,我頓時糾結了,覺得這人好眼熟啊!到底在哪兒看過……
【望天】
加入第六屆華夏文化生活營之前,我真的一直有著滿清人是華人的想法,只因為萬惡的電視劇和小說誤導——“滿清為一家”。而且那時候我了解滿清時代的歷史不少,甚至也看過不少這類的背景言情小說。不過奇怪的是,我一直對旗袍馬褂無感,甚至華人農曆新年的時候,商場賣的、有人穿著過年說這是華人傳統服裝。於是,我很詭異地發現自己小時候有了那種不以為然的鄙視和無奈、沮喪。心裡想著,為什麼華人的傳統服裝不是武俠劇、神話劇裡的那種兩袖飄飄的那種呢?難道真的是只有身為演員的權利嗎?
生活營裡,聽過了江毅楓老師的漢服消亡史,在場的營員和工委們心中各種情緒,但我心裡只有驚訝和狂汗,心裡不止十萬只草泥馬狂奔而過,我20年的觀念在那一天翻天覆地。拿到漢服之前,我心裡只是抱著來觀摩的心態而已。
生活營結束一段時間後,我也忘了過程是如何再次報名加入漢射的隊伍裡去。花了一筆錢,買了一把屬於自己的弓箭,心裡真的難以言語,感覺應該和拿到漢服的時候差不多吧?
有人說我一個女孩子,對裁剪、烹飪什麼的不感學,可對這種明顯是男生的玩意兒感興趣,實在是怪異。就算我開始練習弓箭,被弓弦彈到手臂嚴重瘀青幾次,依然興致勃勃地繼續下去,可見我的愛好是多麼的漢紙!簡單來說,像我老媽說的——男人婆。
因為這個團體,我在面書出現的次數多了起來,也看到了不少人對於漢服體制的執著與爭論,甚至還吵架黑對方。我一直隔山觀火,一來我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回事,二來對這種網絡上亂鬼叫的人也鄙視着,有什麼好爭的?一直不明白,漢服就是漢服,為什麼要分那麼清楚朝代體制?同屬炎黃子孫的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狗咬狗骨,不得安寧?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不是先一起攜手合作共度這個復興華夏文化的難關,再慢慢討論其他的嗎?什麼都還沒開始,就開戰火,這就是我們一直秉承五千年禮儀的炎黃子孫嗎?同胞、同袍之間的矛盾,只會加大這個目標邁向前進的障礙。爭吵這類話題,到底能得到什麼?明星般的光輝?成為偉人名人的基石?
經歷過家庭和社會的經驗,讓我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想法,除非我自己覺得有道理、或是一些責任才會出手。這類情況,我除了嗤之以鼻,兼無視之。不是說我對復興無愛,而是實在是對挑起罵戰的人懶得理會,也不想浪費時間精力去一一回复,因為反駁越多,只會讓導火線的燃燒越漫長無盡頭。
為什麼不能平心和氣地討論?
文字讓這個社會進步和方便,但需要小心使用,因為這些都是建立在我們看不到對方的表情和語氣上,一個不好會變成“美麗的誤會”,促進一步的衝突。我也不想批評誰是正確、誰才是錯誤,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想法和觀念是不一樣,沒有十全十美,放下極端的想法,一起尋找答案不是更好嗎?甚至運氣好的還能找到志同道合,那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每每有活動要舉辦之前,活動會議時間一般都是在晚上,我卻未必保證100%的出席。原因,父母擔心我一個女生晚上駕車容易遇到危險,而且我晚上視力不好,第二天一早還得上班。這種念叨已經無數次了。
參與這個團體的各種活動,讓我不再那麼宅,只是想著用我這卑微的能力能幫多少就多少,還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不過也希望某一天我找他們求助的時候不會將我拒於千里之外,咳咳……
問我是否喜歡漢服運動?這似乎無關喜歡與否的問題了。
喜歡,可以隨著時間、環境等因素改變。復興華夏文化,是我們身為華夏炎黃子孫的責任,不是純粹義務而已。我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做這些沒有金錢回報的事情,為的不是什麼利益,要的只是找回自己民族失去370年之久的東西而已。
這要說到回報,就是看到我們所努力的事情得到了最好的結果,這是我們所盼望的。
其實我的民族感情也沒說有多深厚,沒有多大的抱負,沒有多少天賦,也不知道我會堅持多久,但現在的我只是默默地,付出我這小小的、卑微的能力一點一點地進行,為的是維護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使命。只要這個團體的繼續存在的一天,還是要努力宣傳復興華夏文化,代表我們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袍們尚需繼續努力。
每個人宛如汽車裡的一顆小小的零件,來達到支持它發動的作用。
每個人就算是再小的石子,投進湖里也會引起漣漪而慢慢地擴大。
希望可以趁我有生之年可以成功讓所有的華夏炎黃子孫把原本該有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把祖先留下的每個禮儀延續下去,穿著自己的傳統服裝漢服,如日本、韓國那樣走在街上時,也不會引起任何的奇異眼神,心裡暗嘀咕我們是神經病,這樣就可以圓滿退休了!
若有得罪請見諒,這只是我那時候的想法,想說很久卻沒有說出來的機會而已。這次籌辦生活營,讓我了解到團隊合作的精神,內部的行程,也讓我毫無經驗的小人物當上司儀這個那麼重要的職位,有些做錯的地方請多包涵。
清淵
平揖
若有得罪請見諒,這只是我那時候的想法,想說很久卻沒有說出來的機會而已。這次籌辦生活營,讓我了解到團隊合作的精神,內部的行程,也讓我毫無經驗的小人物當上司儀這個那麼重要的職位,有些做錯的地方請多包涵。
清淵
平揖